守好沃土良田 迎接第32个全国土地日——
苏式土地利用“活”与“精”
□苏报记者 王安琪
土地,是我们生存与发展最基础也是最重要载体。
每年的6月25日,对于资源规划工作者而言,都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日子。今天迎来第32个全国土地日,它的年轮中也记载了苏州土地管理事业的发展与变革。
一份沉甸甸的答卷,开启接续奋斗的新起点
历经3年,15家单位、1000余人共同参与,苏州顺利完成第三次国土调查任务,全面查清了全市国土利用状况和资源家底。形成全市10个县级调查单元、97万个图斑的“三调”成果和汇总数据,全面查清了全市国土利用状况和资源家底。
耕地197.58万亩、园地230.44万亩、林地74.26万亩、草地17.75万亩、湿地7.87万亩……透过这份家底我们看到,资源保护更加有力,集约用地水平稳步提升,生态保护全面向好。如上种种,无不都是关乎城市发展、人民生活的重要根基。“守好宝贵土地资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苏州资源规划系统的重任与担当。”市资源规划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表示。
一轮先行先试的整治,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2022年2月,市资源规划局推荐申报的黄桥街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方案,在全国446个试点乡镇(街道)中首个通过省级审查、首个通过自然资源部备案,这也标志着黄桥街道试点工作的全面启动。
这个23平方公里,涉及9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的片区,将通过建设用地整理、农用地整治、乡村生态保护修复和乡村历史文化保护等四大整治工程,将一张“现代精致新城区 美好生态金黄桥”的蓝图徐徐打开,为城乡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
“我们要进行的是对土地的全要素整治提升,将碎片化的工业用地、农业用地、生态用地重新整合,让各类用地变得相对集中。”黄桥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何为“全要素”整治提升?不同于以往土地整治项目内容单一的方式,而是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整治,发挥土地整治“1+N”综合效益,构建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空间形态高效集约的土地利用新格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不是从土地整理到土地整治的简单升级,而是对土地集约化利用的突破和蝶变。
一批节地模式新探索,率先破题低效用地
在“寸土寸金”的苏州,如何做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近年来苏州有多个项目入选江苏省先进典型案例,为我们探索了节地模式的先进经验。
昆山周庄镇三株浜。
昆山以“一村一规划”,引导周庄镇三株浜形成一本规划、一张蓝图。三株浜原本是一个经济落后的自然村落,村里342口人,但常住的只有142人,且多是老人,家家户户靠种地或打工为生。近年来,三株浜充分利用低效闲置土地资源,构建以乡村旅游为基础的土地利用规划总体新布局,在保留村庄自然风貌肌理的基础上,整合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进行“微改造”,“变身”民宿发展新载体,在不新增建设用地的情况下,打造出了“中国优秀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的乡村游旅品牌,开创了独具江苏特色的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节地模式。将“农房”变“金屋”,“绿水”变“银湖”,走出一条以低效土地资源复合利用为基础的生态经济发展之路。
张家港五棵松科技创业园。
张家港的五棵松科技创业园积极探索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提质增效。项目利用闲置低效土地重新规划设计高标准厂房,实现用地“零消耗”。园区内新建标准型车间12幢,均为四层及以上标准厂房,新建11层配套办公楼1幢,整体建成后容积率从原0.39提高至2.03。五棵松科技创业园主要引进智能装备、精密机械、新材料等行业的优质成熟企业和初创企业入驻。企业入驻后,亩均税收预计将接近原地块的150倍之多!盘活存量低效用地,将建设高标准厂房与保障村级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同时带动片区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形象品质的提升。
苏州工业园区新虹产业园。 (市资源规划局供图)
苏州工业园区原虹光精密项目完成园区第一个产业用地更新“亿元产业园”。通过“改造+新建”的模式,历时1年,建设总投资约1.8亿元,以集约化成本管控,全新打造出高效利用、高端品质、高度集聚的新兴产业园区,吸引优质企业跟进投资预计达6亿元,亩均税收由原来的15万元提高到100万元以上,产值达10亿元以上。项目产业载体体量达9.2万平方米,为原建筑面积的300%,土地利用率提升200%。这一规划周密的改造更新,助推了城市新一轮“腾笼换鸟”“筑巢引凤”式的产业转型。
一张精细描绘的蓝图,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国土空间规划是新一轮城市发展的空间蓝图,对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加安全的发展意义重大。
科学划定“三区三线”作为本轮空间规划的关键,事关苏州长远发展、高质量发展,是着眼“为子孙后代计,为长远发展谋”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市资源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三线划定后,将以此为基础,积极推动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太湖新城、环阳澄湖等重大规划,促进市内全域一体化发展。”
要合理开发,科学用地,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就要在“一张底版”上加强统筹协调和综合平衡。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市资源规划部门牵头搭建的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助力打造了城市智能运行的“数字底座”,提高了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在科学用地方面提供了跨越式的智慧帮助。其中CIM+土地供应管理为全市土地供应提供三维云看地和土地全周期查询等功能,实现土地精细化管理、全局化展示和高效化利用。
是重大考验,也是时代使命。“苏州必须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生命线’,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科学确定城镇建设用地总量。”市资源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将继续全方位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和重大生产力布局,始终紧扣“两争一前列”光荣使命,心怀“国之大者”,坚持人民至上,统筹发展安全,更好发挥资源规划工作基础性、支撑性作用,以大格局大视野接续开启资源规划事业发展新征程,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向内涵式、可持续发展转变,服务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新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